美好如期而至,暑假悄然来临
暑假,不仅是进行社会实践的时期
同时也是诈骗活动的高发时期之一
我们在暑假期间需要注意哪些诈骗手段?
面对诈骗时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?
本期大学生暑期防诈指南已送达!
让我们一起提高预防意识
让暑假充实的同时保护好自己
防范一:实习兼职防诈
案例一:近日,“成为试衣员免费收各种快递”“时间自由月入上万”……在一些社交平台和短视频平台上,一股“试衣员”兼职风刮起来,吸引了平台上无数大学生。佣金单需要兼职人员先从指定的平台下单,拍照给好评后再寄回。虽宣传称商家会给兼职人员结算佣金,实则需要兼职人员垫付资金,商家坐享其成。
案例二:每到暑期,一些黑中介便会抓住学生财务状况有限,急于赚钱的心理,实施诈骗。曾就有来自多地的数百名大学生听信广东打工好赚钱的宣传,在向中介缴纳费用后远赴东莞,然而中介却在收取一笔不菲的中介费后不见踪影。
应对措施:大学生实习兼职一定要到有资质、信誉好的职介中心找工作。要实地考察,注意是否有《职业介绍许可证》和《营业执照》;入职后不要盲目缴纳各种费用。劳动法规定,招聘者单位不得向求职者收取保证金,押金等费用,不得扣押证件。同时注意个人信息保密,身份证不随便给,字不随便签;在网上找兼职时,对于网络上的各类招聘信息要反复确认,细致甄别。对于先收取费用的中介信息仔细确认,不要轻易选择。对于网站上的工作岗位信息要进行实地考察,确认对方是否是正规的企业,确认无误后再决定是否入职,以免卷入骗局。
防范二:电信防诈
案例一:小李的室友通过QQ跟她借钱,与对方通过视频电话,小李看到确实是本人便放心转账3000元。然而她在第二次转账时感觉异常,拨通电话才得知同学账号被盗。警方判断,那段视频很有可能是被人换了脸。
案例二:近日据云南西双版纳警方发布预警,诈骗分子利用苹果手机自带的iMessage即时通信功能冒充熟人对以大学生为主的苹果用户群发诈骗信息,并通过iMessage功能进行对话,利用“花式”理由对其进行诈骗。
应对措施:面对花样翻新的AI诈骗,必须保持防范意识。保护信息,提高警惕。不要轻易透露自己的身份证、银行卡、验证码、个人生物信息等;多重验证,确认身份。如果有人自称“老师”“同学”等以各种理由诱导汇款,或涉及网络转账交易行为时,务必通过电话、见面等多途径核验对方身份,不要未经核实随意转账汇款。大学生苹果用户收到iMessage信息一定要小心谨慎,仔细核实短信内容的真实性,千万不能盲目信任。
防范三:网络交易防诈
案例一:这是一种以中奖扫二维码为引流方式,实质为兼职刷单诈骗。有时骗子会快递一些小生活用品,让你从将信将疑到对他们绝对信任,在你彻底放下防备心后就会引诱你下载软件进行刷单任务,完成即可领取红包,实则刷完便不会返现。
案例二:大学生群体中网游爱好者众多,因此很多人会在网上进行游戏账号、装备道具的交易,导致网络游戏虚假交易类诈骗频频发生。不久前,大学生小张在游戏交易平台上售卖自己的网游账号。很快有个陌生人通过平台联系他,双方约定了2000元的成交价格。随后对方提出在游戏交易平台上交易需要支付手续费,想线下支付并发来一个二维码截图。小张扫码进去后发现是一个聊天框,对方表示这也是一个交易平台且不用交手续费。客服称为防止在交易后再找回游戏账号,需要小张缴纳2000元保证金。小张支付2000元后,客服又以积分不够为由让他多次缴费,小张才发现自己被骗了。
案例三:大学生作为网购的主力军之一,也是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诈骗重点侵袭的对象。今年2月,正在图书馆看书的大学生小刘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,对方自称是快递的客服,声称因为快递公司的原因,小刘之前网购的商品丢失了,要进行理赔。恰好小刘之前网购的一双球鞋没有收到,小刘就没有过多怀疑。对方告诉小刘,最好能进行线上指导,尽快完成理赔。按照对方要求,小刘下载了一款APP并开启屏幕共享,跟着指示操作。以开通快速理赔为由让小刘将钱转入对方账户,并表示钱会退回。对方小刘先后3次转账5000余元后,才反应过来发现被骗。
应对措施:对于这些诈骗手段,大学生们要擦亮眼睛,对于莫名收到的“免费馅饼”,务必提高警惕,它很可能是精心包装的陷阱。千万不要扫来路不明的二维码,对于所谓的“官方活动”,应通过平台的官方客服求证核实,切勿相信“免费馅饼”所提供的联系方式。